监理工程师日常工作流程是怎样的

发布日期:2025-11-17 16:31:31 浏览次数:1219

监理工程师日常工作流程是怎样的

监理工程师日常工作流程:

从晨曦巡查到夜幕归档的全周期管控

监理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如同精密运转的齿轮,围绕工程建设全周期形成标准化流程体系。结合工程监理"四维管控"核心职责与现代技术应用,其日常工作流程可分为准备阶段—实施阶段—收尾阶段三大环节,每个环节都蕴含着专业判断与责任担当。以下从一日工作场景切入,系统解构监理工程师的标准化作业流程。 


围绕工程建设全周期形成标准化流程体系


一、开工前准备:筑牢专业管控基础

1. 技术准备:图纸会审与监理规划

每日正式开工前,监理工程师需完成三项核心准备工作:

图纸会审复盘:对照施工图纸与规范标准,标记关键工序控制点(如高层建筑的转换层施工、桥梁的预应力张拉等),使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型碰撞检测,提前发现设计冲突。例如在深圳某超高层项目中,监理团队通过图纸会审发现电梯井道与消防管道的12处空间冲突,避免返工损失300余万元。

监理实施细则编制:针对当日施工内容(如混凝土浇筑、钢结构吊装),制定专项监理方案,明确旁站部位、巡视频率、平行检验的抽样比例(通常按规范要求的30%独立抽样)。

施工方案审核:对施工单位提交的《专项施工方案》进行合规性审查,重点核查危大工程(如深基坑开挖、高支模搭设)的安全验算数据,签署"监理审核意见单"


2. 资源核查:材料进场与设备验收

材料平行检验:对当日进场的钢筋、防水材料等关键材料,监理工程师需见证取样并送检第三方实验室,同步核查出厂合格证与检测报告的"双验证"。某地铁项目中,监理团队通过平行检验发现一批HRB400E钢筋的屈服强度不达标,及时签发《材料退场通知单》,避免不合格材料用于主体结构。

机械设备核验:检查施工机械的定期检测报告(如塔吊的力矩限制器校验记录、混凝土泵车的液压系统检查单),使用物联网终端扫描设备二维码,调取实时运行数据。


材料平行检验:对当日进场的钢筋、防水材料等关键材料


二、施工阶段管控:动态监控与过程纠偏

1. 晨曦巡查:安全与进度双维度检查

每日7:30-8:30为固定巡查时段,监理工程师携带"安全检查清单"(含临时用电、临边防护、消防设施等28项必查内容)开展现场巡查:

 

使用红外测温仪检测焊接作业点温度,确保符合《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》GB50205要求;

通过智慧工地平台调取夜间施工影像,核查混凝土养护的温湿度记录(大体积混凝土需每2小时监测一次内外温差);

对照三级进度计划(总进度、月进度、周进度),用前锋线法标记当日施工任务的完成百分比,对滞后工序发出《进度预警提示单》。

2. 关键工序旁站:全过程质量管控

对隐蔽工程、关键部位、特殊工序实施全过程旁站监理(监理规范GB/T50319明确的16类必旁站工序):


混凝土浇筑旁站:记录坍落度测试值(每50m³测试一次)、振捣器型号与插入深度,监测浇筑顺序是否符合"由低到高、分层浇筑"原则;

桩基施工旁站:实时记录钻进速度、泥浆比重、钢筋笼下放深度,使用测绳复核孔深偏差(允许误差±50mm);

旁站过程中需拍摄影像资料(每30分钟留存一次),发现问题立即签发《监理通知单》,例如某桥梁项目中监理发现预应力张拉油压表未归零,当即暂停施工,避免预应力损失超标。


3. 问题闭环管理:从发现到整改的全流程跟踪

建立"问题发现—签发指令—整改验证—闭环归档"四步处理机制:

问题识别:通过巡视、平行检验或智慧工地系统报警发现质量/安全隐患,如模板垂直度偏差超过规范允许的8mm

指令签发:根据问题严重程度,分别签发《监理通知单》(一般问题)或《工程暂停令》(严重隐患),明确整改时限与验收标准;

整改验证:施工单位提交《整改报审表》后,监理工程师需进行现场复核,留存整改前后对比影像;

闭环归档:将相关文件(通知单、整改报告、验收记录)编号归档,形成可追溯的质量控制档案。


三、协同与技术赋能:现代监理的流程革新

1. 多方协同沟通机制

每日碰头会:9:00组织施工单位班组长召开简短协调会,通报当日监理重点与注意事项;

周监理例会:每周五下午主持建设、施工、设计单位参会,审核《周进度计划完成情况》,使用Project软件分析关键线路延误风险;

专题会议:针对复杂技术问题(如深基坑突涌处理),邀请专家参与论证,形成《专题会议纪要》作为后续施工依据。

2. 智能技术深度应用

AR远程巡检:佩戴AR眼镜实时标注施工缺陷,同步推送至施工负责人手机端,整改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内;

数字孪生监控:通过工地数字孪生平台,实时比对BIM模型与现场施工进度,自动预警管线碰撞、标高偏差等问题;

AI安全监控: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未佩戴安全帽、临边未防护等违规行为,系统自动抓拍并推送警示信息至监理终端。


四、收尾与归档:当日工作的闭环管理

1. 监理日志编制

每日17:00-18:00完成《监理日志》记录,需包含:


当日施工内容、完成工程量、投入人力机械;

质量检查情况(如混凝土试块制作组数、钢筋绑扎检验批数量);

发现的问题及处理结果(附通知单编号);

天气情况对施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。


2. 资料整理与明日计划

将当日形成的验收记录、检测报告、影像资料分类扫描存档,使用区块链技术固化关键节点数据(如隐蔽工程验收记录);

规划次日监理重点,如"明日8:00-12:00旁站3号楼底板钢筋验收,需准备钢筋力学性能检测报告核查"


将当日形成的验收记录、检测报告、影像资料分类扫描存档


五、特殊场景应对:应急处置与合规坚守

在突发情况(如暴雨、设备故障)时,监理工程师需启动应急流程:

 

安全疏散:立即组织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,切断危险区域电源;

险情评估:使用无人机航拍受损情况,快速形成《应急处置报告》;

复工核验:灾害过后,逐项核查脚手架稳定性、临时用电接地电阻(需4Ω)等关键指标,签署《复工报审表》后方可恢复施工。

从晨曦中的安全巡查到夜幕下的日志归档,监理工程师的日常流程始终围绕"事前预控、事中监控、事后验控"的逻辑闭环。在港珠澳大桥建设中,监理团队正是通过这样的标准化流程,实现了34.2公里主体工程"零质量事故、零安全伤亡"的建设奇迹。这种日复一日的专业坚守,正是工程质量生命线的坚实保障。

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
联系电话
13828858831
返回顶部